吴兴高新区眼下正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积极打造智能装备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在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过程中,该区诸多科技型企业放开手脚创新创造,加快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百余创新成果“金点子”逐步成为产业发展的“金钥匙”。
展开这幅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共舞的新画卷,处处都能看到向“新”而行的姿态,记者近日通过蹲点走访捕捉到3个关键词。
关键词:精益求精
凭借钢管表面AI智能检测、在线脱脂、全自动输送等关键技术优势,浙江久立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特种合金管材全要素一体化智能工厂实现生产效率提升29%,能耗降低约15%。不久前,该智能工厂入选全国“2025年度卓越级智能工厂项目”,成为当地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生动一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变化的数字之中,藏着科技型企业踔厉奋发、精益求精的创新精神。记者走访发现,吴兴新区正按照省市要求,以“龙头企业”为切口,加快建立未来产业培育机制和投入增长机制,积极推动形成规模和集群优势。
精益求精的创新正是厚植这份优势的底气。“拿起一段柔韧可弯的白色管状织物,你能想象它是人造血管吗?”在湖州现代纺织机械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韦斌向记者展示了这一神奇的产物——它并非产自传统化工,而是由精密的纺织设备“编织”而成。
“过去,这项技术只有国外极少数企业掌握,打通创新‘任督二脉’,必须过产业创新关。”韦斌说,凭借自研装备与工艺创新,企业成功织出拥有多根分叉、能与人体良好相容的人造血管,实现了从“织衣”到“织血管”的跨越。
政府有为、市场有效,才能让创新生态枝繁叶茂。这几年,现代纺织机械在政策激励下科研成果颇丰,有效推动科技创新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其中,企业研发的斜面切割设备能让普通面料“呼吸”起来,形成透气孔洞,相关产品已被知名运动品牌采用,成为行业“金名片”。
关键词:按需点菜
8月,美欣达绿色纺织示范园宣布对外开园。走进该厂区,一匹匹白布在数智印染装备上匀速流转进入染整车间,同时AI配色系统根据春夏流行色趋势库实时生成配方,既满足了客户对产品个性化的定制需求,又减少了染色过程中的浪费和污染。
这一“按需点菜”模式,是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的又一关键词。市场需求“点菜”、科研机构“做菜”、企业“吃饭买单”,科研机构、高校、企业互为补充又各有侧重,目前这一注重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流程被广泛运用在各环节。
为了让“点菜”流程更加“丝滑”,高新区积极深化机制体制改革,强化企业在创新上的主体地位,下大力气促成产学研融合。随着融合的不断深入,企业与高校院所深度结对转化机制逐步建立起来,实验室方案变成生产线答案的案例开始涌现。
浙江宜可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车磊,这些年率领团队按照市场需求持续攻关“变废为宝”难题,应对风力发电机叶片、光伏板的“退役潮”,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了碳纤维和玻璃纤维的高效提取再利用。如今,宜可欧团队手握250多项专利,年处理超过200万吨固废。
“按需点菜,将市场需求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可以更好地帮助企业完成‘从0到1’的原始创新。”车磊介绍,企业正与浙江大学、湖州师范学院共同参与打造浙江省工业固废热解处置技术及智能化装备重点实验室,不断推动教科人一体化,让竞彩app排行榜:科研成果运用到企业车间。
高新技术是讨不来、要不来的,“按需点菜”模式背后,高新区已累计打造了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4家、省级企业研究院13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48家,不断蓄积强劲的创新动能。
关键词:掘金海外
抓住发展机遇才能制胜未来。放眼全球市场,如何突破壁垒、创新驱动出海,成为企业谋求高质量发展的题中要义。在浙江世仓智能仓储设备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了企业勇于和国际一流企业“过招”的锐气。
该企业目前已服务全球500多家知名企业,覆盖工业制造、食品物流等多个领域。通过结构优化与抗震测试,企业打造的一款拳头产品可以以1.8毫米厚度实现270多米高层货架的稳固支撑,近些年成为海外市场的“香饽饽”。
“掘金海外”正是记者找到的第三个关键词。到国际领域去抢占市场,唯有以“技”服人、用实力说话,敢于同世界各种创新“流派”保持切磋和交流。
去年以来,湖州丰源农业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凭借自主研发的智能履带式谷物收割机敢于和群英荟萃的国际农机市场“比拼功夫”,凭借过硬的本领顺利在东南亚地区“出圈”,就连印度尼西亚总统都忍不住在社交媒体上试驾夸赞。
国际市场风起云涌、变化莫测,练就一门“独门绝技”是企业行稳致远的关键,也是创造更大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的基础。优艾智合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近些年就开发出这样一门“独门绝技”,不仅提升了机器人的“脚力”,更自主研发“肌肉模组”,破解了超薄材料搬运的行业难题。
“在过去,这类高端机器人市场长期被国外垄断,我们研发的这款机器人有效突破了技术壁垒,可以‘迈着毫米级步伐、轻取蝉翼般材料’,成为众多国外知名品牌的合作伙伴。”企业副总经理戴晓飞介绍。